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岁月留痕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日志

 
 

现实和小说  

2015-02-23 10:13:07|  分类: 突发奇想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摘要:小说并不能代表现实的全貌,现实总比小说更丰富。


所谓的浅薄、虚伪、脆弱的友谊,那根本谈不上友谊吧;我觉得凡是能称得上友谊的,必定有其闪光点,哪怕是再“肤浅”的打打闹闹、嬉笑怒骂,因为这就是人生啊,整天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会把自己搞疯掉的……


就这点来说,大部分会谈论这个的人都有点精神洁癖吧。比如把联系人自动按照联系频率分组一样,软件尚能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每个人的阈值不同罢了。


尤其是那被人讴歌的高中时代,真的是因为有活力的青春吗?恐怕不一定。我想反而是因为那个年龄的不成熟才有吸引力。因为不成熟,所以会犯错误(可能成为十几年后同学会上用来自嘲的谈资,而那些真正刻骨铭心的很少会说出来);而正因为会犯错误,所以才会有成长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精彩之处。


说到底只是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被记忆保留住了而已(能忘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会像比企谷他们一样互相试探,不得不赞叹他们的情商之高(顺便暴露自己这方面的低下);但即使不刻意为之,所谓日久见人心,尤其是不怎么懂得掩饰的高中时代,对他人性格的认识以及关系深浅的确立应该会水到渠成;再不济还有同学会嘛,感觉完全是在拼命弥补自己年少时的遗憾,一股不甘心的味道。


可怕的是“成熟”之后,对谁都带着一张营业式的笑脸,很难把握究竟对方在想什么;这样无形中就把人排斥了出去,所以才会觉得走出校园后再难有真心朋友了吧。不过反过来说锋芒毕露的人也真不好相处呢,拜托还是维持面子上的泛泛之交吧(笑)。


时间是会说话的。这么说虽然有些浅薄,但关系的深浅和共处时间的长短差不多成正比吧,所谓的日久生情(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吧,要是在一起就如坐针毡根本就不会持久,但扭曲到能长期忍受下去也能拍一部很好的电视剧了……扯远了)。


再者关系的深浅要怎么衡量呢?若干年没联系、偶然遇见还能避开客套的开场?或者异性之间以结婚这种自我约束将关系确定下来(所谓的修成正果)?这些可能根本不用思考吧,更多是出于本能;毕竟是多个人的事,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尽相同,认识的偏差(所谓误会)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很尴尬。


我觉得一个很好的标准就是利益,甚至可以说是试金石一般的存在。小说里的高中生需要处理经济纠纷吗?需要为了各种现实的需求烦恼吗?要知道现实中的老板可不都是静老师一般的存在、同僚也不可能像侍奉部的成员一样,只是因为现实的生活在快速变化、而小说中时间好像停止了(尤其是像《春物》一样描写细致的)。


当然我是不会“傻”到为了确认对方是不是真心去人为设计一个“测试”,因为这就把自己摆在了高人一等的地位。不要低估对方的智商和情商啊,“玩弄”别人最后只能害了自己,有个词怎么说的?对了,叫“打脸”。


“信任”这个极其正面的词可能要被我歪曲了。在我看来,信任只是当我帮了别人时我能够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别人也能类似的帮助我,有点利益互换的味道吧。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心理上的确定性,毕竟这世上所有东西都会过期,沙丁鱼罐头如此、感情/关系也如此;当一家老字号宣扬自己是百年老店时不就是为了向别人传达出这种确定性吗,“你们是可以信任我们的”。但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再次……“打脸”。


写小说真是容易啊,因为总有终结,“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The End”,谁知道此后他们不会为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而大动干戈呢(事实上往往如此)?虽说人生也有与生俱来的终点(很伤感却不能不说是与生俱来的恩赐),毕竟绝大多数情况下看起来遥遥无期,所以小说里人物可以个性鲜明地特立独行(然后明天就玩消失,或者作者干脆无限期取材休刊、被腰斩匆匆收尾、很不幸自己的终点意外的过早到来),现实中的我们却不能这样,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那群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突然切换场景,因为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一直觉得当自己有类似体验时才能与小说中的情节产生共鸣。所以就像我对《麦田的守望者》无感一样,我对《春物》……其实也应该无感来着;但我还是能理解/脑补这种可能性的,所以《春物》对我来说就像是《守望者》对美国垮掉的一代一样。有些事情只有亲眼见证了才会相信,比如高中恋情“修成正果”我就见过两对,说实话也没什么特别的经历,无非是时间长了而已;正像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英雄一样,也不能苛求每个人的生活都像小说一样精彩(否则有高血压脑淤血心肌梗塞中风的可能……总之就是心脏受不了吧)――当然每个人追求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烟花,有的人喜欢海龟。扯远了……重点是要相信一种可能性吧,不要先入为主;正像避免自己产生认知偏见一样,当我读了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的故事后,我会对这种可能性增强信心。不过说到底可能性还是人为创造的,当动机足够强时现实的困难就不在话下了,小到为了有人说话建立友谊、大到为了对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重头开始。


果然比企谷和《冰果》里的折木奉太郎很像(还有《四叠半神话大系》里的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小说是不是只能这样写了),然而这些口口声声宣称“节能主义”的人却都成了人生赢家,过着让我们这些读者艳羡的生活,不得不说情节本身很“虚伪”;不过我能体会到《天龙八部》里虚竹的苦恼也确实费了一番功夫。但还是忍不住像大多数读者一样呐喊:“你不要就给我啊”。


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说到底留下了什么,只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无人问津(大多数情况下)的现实世界的“丰功伟绩”(比如大家引以为傲的毕业论文),以及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珍贵的记忆罢了。


  评论这张
 
阅读(15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