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岁月留痕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日志

 
 

另一种意义的《肖申克的救赎》--《致亲爱的你》  

2015-02-23 09:27:20|  分类: 有感而发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摘要:《致亲爱的你》是一部阵容强大的日本电影,通过一位退休狱警将亡妻的骨灰送回家乡表现了人如何走出心灵的囚笼。


之所以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一方面是因为狱警的背景设定。想必主人公狱警的工作也不方便他和外界有过多接触吧,所以才会有一开始“我以为你不会结婚”的说法,哪怕是狱警,长期与外界隔离也会慢慢习惯,成了institutionalization的牺牲品。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女主人公――一个长期到监狱“慰问演出”的歌手。两人最初的相遇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不仅仅是女主人公说自己只是为一个人唱歌,而那个人几年前就已经在狱中死了;更因为当女主人公意识到男主人公的好感时表现出的压抑和本能的拒绝。好在当送到车站男主人公转身离开时,她转身追上去,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放下回忆,重新开始。而当她自己患病知道将不久于人世时,他希望丈夫也能放下、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才有了这趟旅行。


所以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表达的是冲破物理的牢笼、追求自由的话,本片就是冲破心灵的牢笼、重新开始新的人生。


除了主人公,他在路上遇到的人们也在探索如何突破。


流浪的语文教师在路上迷失了自己、沦为偷窃犯,但他却启发了主人公流浪和旅行的区别,那就是有没有归宿。我想这里的归宿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家和家人之外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那就是能否在丧失了心灵的依靠后回归自我,依然坚强的走下去,就像他说的“留下来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啊”。而他被警方逮捕未必不是个好的归宿,终于有个安身的地方、不用再流浪了。


年轻的销售主任因为长期在外的工作失去了妻子和女儿的感情,或者说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妻子的出轨而逃避。他外表开朗、内心却非常孤独,所以才会“出格”的依赖他人,只是因为不想一个人吧,就像他不愿回宾馆睡觉,害怕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在一样的房间、一样的孤单一人。最后当主人公了悟、走向销售主任,看到他面带微笑的工作时,欲言又止、转身走了,我猜他是相信主任肯定能自己找到出路(或许是从工作中找到依靠),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有点“神秘”的南原得知主人公要去的地方后表现的很奇怪,还热心的写纸条帮主人公联系船只,原来他是有家不能回。在港口失散七年的妻子一眼认出他的笔迹、假言“把女儿的结婚照片扔到海里让遇难的老公看看”委托主人公把照片送到南原手中。她没有问南原到底在哪里,应该是已经摆脱了一定要重逢再次生活在一起的执念,只是知道对方还活着、让对方知道自己过得还好就足够了。


主人公长途跋涉取到的亡妻的信中只写了“永别了”,此时才顿悟需要放手,让妻子的两封信随风而逝。我想船长第一次拒绝出海也是因为看出来他还没有放下,此时撒骨灰只是形式;而当心里已经放下,撒骨灰就是次要的事情了。


主人公把照片交到南原的手中时说自己也当了一次信鸽,暗指自己和他人都是心灵的囚徒,被囚禁于回忆的牢笼无法自由的生活;但就像监狱中的犯人通过和外边的人通信获得心灵的自由一样,片中的他们也终因领悟到人生的漫长而选择放手,就像诗中所说“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这点来说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中表达的一代代人的传承,以及《秒速五厘米》中两人擦肩而过却没有回首问候、最后男主角领悟到什么似得嘴角露出了微笑。


回忆是好,那是自己和他人存在过的证据;但自己的人生还长,还有新的旅程,忘记也是必需的。摆脱了执念才能洒脱吧,人生果然是一场修行。


日本人家里的供奉是为了在心里忘记吧。


如果你看过了这部电影,会有和我相似的感想吗?欢迎留言分享!

  评论这张
 
阅读(15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